出土于寶雞市(弓魚)國墓地,收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。西周圓雕玉蠶長5.4厘米,寬0.7厘米,厚0.4厘米,重0.004千克。西周玉飾,青玉質(zhì),灰黃綠色,透明油潤。圓雕,軀體呈長條狀,蠶體較扁平,背腹平直,兩小圓目突起,吻部有一穿孔,首尾共十節(jié)。
1975年,寶雞茹家莊(弓魚)國墓地出土了二十多枚精美的玉蠶。這幾只小小的蠶寶寶是用青玉做的,通體由粗到細,其上雕刻出了等距的褶皺,仔細看,蠶寶寶被做成了兩種不同造型,有的體長呈條裝,有的身體彎曲如勾像蠶蛹,口部還有一個小穿孔,可用來做配飾,器身雖小卻五臟俱全。
《詩經(jīng)·豳風·七月》就描繪了古代農(nóng)家采桑女采桑的全部過程??梢婐B(yǎng)蠶一直是古人生產(chǎn)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旋律。根據(jù)史料了解,最遲在西周時期,先民們就已經(jīng)馴化了野蠶,當時的貴族穿的就是精美的絲綢服裝。據(jù)《穆天子傳》記載,最早將絲綢作為國禮,出訪時贈送各國的是西周的周穆王。他從陜西出發(fā),向西長途跋涉,到達了今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,將很多包括絲織品在內(nèi)的禮品饋贈給了沿途國家的主人。雖然這個記載不好考證,但起碼可以肯定,考古學上的蠶桑文化現(xiàn)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特別是穆王前的這段時間,甚至在(弓魚)國竹園溝墓地還出土的絲綢織品與絲綢品印痕呢!
編輯:謝蕊
國家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1120180004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
違法不良信息舉報:0917-3266271 郵箱:baojijb@126.com
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(wǎng)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(qū)
陜西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-63907152
地址: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(lián)系電話:0917-3266271 郵箱:bjnews@163.com